您刚收到一条学员评价
恭喜您成为职徒简历推广大使!请选择激励模式
确认
对于应届毕业生,或者说是寻找实习的同学,90%以上的情况都建议把教育背景作为基本信息下面的第一个模块来展示,除了极个别实习经验、项目经验和其他个人成就极其厉害的情况。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校在毕业的时候还是身份属性上最重要的标签,尤其是对一些卡学校特别严格的公司和行业,随着你的工作经验增加,当你的工作履历的背景已经足够剔除你学校的光环后,再把教育背景后置,比如李彦宏,他是北京大学毕业的,但是通常我们更为熟知的是他是百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有的同学说,我的学校不够好啊,只是个二本怎么办,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行业都那么看重你的学校背景,所以自信投递,自信面试,在求职时规避名校学生扎堆的企业,工作几年靠自己的经验和实力走社招申请;其次,你学校之外的履历光环是否大到足以弥补自己的教育背景?如果可以,确实可以后置教育背景。在工作的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很多学校背景一般却最终成功逆袭的案例,有一个在厦门读书的二本院校同学,2017年申请职徒的投行精英训练营项目,因为在校成绩优异(一等奖学金),语言表达能力突出(辩论队队长,拉丁舞金奖)而被暑期训练营录取,在项目中勤奋努力,收获满满,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她凭借这段经历和自己的软实力先后拿到了厦门国际银行投资银行部,LVMH(路威酩轩,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商业分析岗实习Offer,并在2019年初收到了UCL(伦敦大学学院,全球排名前10的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后,又有谁还在意她曾经的二本学历呢。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职业发展道路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不要因为任何一个短暂的标签自怨自艾,只要你持续不断的努力攀爬,把握每一个机会绽放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很远很远,在此之前对自己充满信心,永远都不要放弃。
在教育背景和实习工作经历的模块排序上,可以参考下表:
教育背景这一栏一般从大学开始写,如果所就读的高中在就业当地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或者你在高中时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可以写上高中的教育经历,例如高考状元,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美术考试全省第5名等等。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每一个模块的细节注意事项:
1)学历排序
在顺序上,按照时间倒叙,学历由高到低排列,当年在读的学历不管是否毕业都可以写上,截止日期填写预计毕业的日期,在英文简历里,一般写成Expected MM/YYYY,即标注为期望的毕业年份。
2)学校
知名度足够高的学校,在应届求职时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尤其是当你的院校是求职公司的目标院校时,比如说华为偏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腾讯偏好电子科技大学,阿里偏好华中科技大学,就更应该重点写上去。对于一些本身不错,但是知名度偏低的高校,尤其是一些海外院校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为国内HR所熟知,不妨在高校后面加括号标注(985,双一流,QS排名TOP100等字样)。如果有出国交换的经历,或者读了第二专业,可以同步单起一行,并在学校名或者专业名后标注(交换或第二专业)字样。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有国际和国内跨校交换的机会,同一城市高校也有跨校辅修的合作,如果个人的高校并不出众,一定要留意学校教务网和学院发布的信息,把握机会去一些知名度更高的高校交换和辅修,不管是对未来出国、求职还是保研都会有帮助。
3)学院和专业
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专业比学院更能体现出个人的背景特点,也更被用人单位看中,一般而言,只需要写专业即可,如果某些学院的知名度非常高,也可以一并写上,例如:光华管理学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等。
如果是应聘专业对口的职位,那么专业最好加粗强调,通常研发、技术类的岗位往往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为严格,市场营销、运营、商科经管类的基础岗位对专业背景要求较松,往往更看重工作经验。如果是跨专业求职,但有第二专业或者有相关的辅修经历,那么二专或者辅修的经历加粗。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名校,专业与所应聘岗位的要求也不对口,同时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的课程,但有考过比较有含金量的证书,也可以将其写入教育信息栏,如果都没有,建议将教育背景的模块下移,将与岗位有关的项目经历,实习经历上移,尽可能突出自己与岗位相关的优势。
4)专业排名和绩点(GPA)
GPA 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 意思是平均成绩点数,国内与国外接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引入的GPA制度,GPA的绩点等于各单科GPA的加权平均分:
但是不同学校,不同学院绩点的总分,以及绩点与百分制的换算方法每个学校甚至每个学院都有所不同,根据国际权威学位和成绩单评估机构World Education Services (WES)的折算标准,课程综合成绩与学分基点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国内考试成绩多以百分制为准,且打分往往比较严格,上90分比较难,而国外高校以GPA为准,如果是申请出国读研,有些时候会存在GPA低估的现象。如果简历用于申请研究生,建议要求学校出具成绩换算说明(Transcript Legend),列示适用于该校的成绩换算方法,比如85-100=A;70-84=B;60-74=C,等,以辅助进行国外高校申请。
在求职中,IT和工业类岗位对GPA要求一般相对较松,或仅关注与岗位相关学科的成绩,而对于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高的GPA是进入简历筛选必须的条件。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撰写绩点是个人的优势,以标准满分绩点4分来看:
文科/文理学院的 GPA 在 3.6 以上属于比较“高”;
理科/工程学院的 GPA 在 3.2 以上属于比较“高”。
因为各个学校的绩点不同,撰写方法一般是 绩点/满绩,例如 GPA: 3.5/4,如果自己的学校没有绩点,但是申请的岗位或者申请的学校要求必须填写的话,可以将自己的各科百分制成绩填入公式计算器换算,推荐下面这个计算工具,http://web.yingjiesheng.com/gpa/。
如果个人的成绩排名比较靠前,但是绩点绝对值不高,推荐用排名的方式来表述,要比写绩点值的方式更能吸引HR的注意,比如排名第2,一共年级有200人,可以写为,排名:2/100。
如果排名中上,但是不靠前,而且绩点也不突出,或者同一年级人数特别多,排名写上去不那么好看,可以用百分比来描述自己的成绩,比如说一个年级有1000名同学,排了第40名,单看排名比较尴尬,但是如果转换成比例,这可是前4%呀,所以可以这么写,排名:专业前4%(或者Top 4%),这样就会更吸引HR注意。
如果你的成绩并不好,那就只写专业等信息就可以了,不用刻意在简历去强调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成绩差等,永远记住,简历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拿到面试资格,如果用人单位在意,即便你不填写他也会询问,但是如果对方并不在意,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降低对方的印象分。当然,更不能造假写高的成绩上去,诚信是职场的重要法则,保不准会有公司入职的时候让你提供成绩单。工作了之后大学的成绩不再重要,一般情况下无须列出。
对于个人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情况,如果数量不多,且在读书期间完成,应聘岗位为社会性岗位,也可以一并列入教育经历中。如果本身求职的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重要的论文、专利、学术著作需要作为单独的模块重点描述。
5)相关课程
这个栏目并非必填项,尤其是其他经历非常丰富的前提下,如果简历篇幅过长需要删减内容,可以从相关课程这个栏目来开刀,如果已经工作了更不必列出来。很多同学根据百度到的模板不管应聘什么职位都喜欢将大学学习的课程列一遍,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既然是相关课程,意味着所列举的课程与应聘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储备直接相关,所以如果要列举,秉承相关性优先、分数优先的原则,列举不超过5门的最相关的核心课程(保证1行能显示得下,太多了HR看不过来,会减分),并且保证这几门课程的分数都不低,客观凸显你的优秀。例如:
6)荣誉
可以在学校背景下列举在校期间与学习成绩相关的荣誉情况,比如拿了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评为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因为某个奖项有的同学不只获得一次,这种情况下没必要一个年份写一次,而是合并同类项,挑最高荣誉来写,同时标注次数即可。
例如:一等奖学金(2018~2019年第一学期),二等奖学金(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一等奖学金(2017~2018年第二学期)
不如直接写成如下更为直观简洁:
荣誉奖项:一等奖学金2次(1/200),二等奖学金1次(5/200)
有的同学会把荣誉和奖项单列为一个模块,如果只是奖学金、三好优干之类的荣誉大可不必,这些信息其实HR只会作为不太重要的筛选因素,但是如果这个奖项与应聘的岗位直接相关,例如:微软全球程序设计大赛金奖、贝恩杯咨询案例大赛一等奖等可以单列,从而更显突出。
如果是其他摄影、舞蹈、声乐之类的奖项,且也不是应聘相关的岗位,建议把这类内容列入到兴趣爱好栏目里。
其实在学生最早求职的时候,因为职场经验不足,包括校园组织活动经历往往会占很多篇幅,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的“校园组织和活动经历”模块写这些内容,随着正式工作后,工作经验的增加,校园的经历会越来越薄弱,等到工作几年后,即便原来当过校学生会主席,也可能只是一句话带过,因为该经历与校园最为接近,所以可以一并放到同期的教育背景里面。
发布时间: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