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评论
收藏
分享
“广东天气这么湿热,你老家是北方的,吃得消吗?”看似闲聊的陷阱问题怎么回答?
雪糕是只猫
查看    74 10

三个月前在东莞面试某工程咨询公司实习时,HR看着简历上的西安户籍突然问:"广东天气这么湿热,你老家是北方的,吃得消吗?"我笑着从包里掏出两样东西:一张西安回民街胡辣汤店的外卖订单,和手机里正在学习的粤语打卡记录:"您看,我的胃和舌头已经提前进入大湾区模式了。"

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在投简历时了解到这家公司的董事广东本地人,且公司大部分以广东籍员工为多数,所以公司的饮食和语言环境其实就是一种突出的公司文化。所以如何把握看似无关的“老家问题”至关重要。

毕竟我本人是个土生土长北方人,在西安生活了十几年,来到南方不到一年是不太适应的,曾经我也有过傻傻的回答“有点不太习惯”,而当天的得到拒信的惨痛经历。


那我们遇到这种问题如何化解呢?有没有一些比较通用的话术呢?

答案是肯定的。


方法一:连接+转换

错误示范:​"我能适应南方气候"(空洞无力)

正确打开方式:​

实行行动和工作内容的有效连接

面试前一周,我特意去公司附近糖水店打卡,就像我的专业——融合西北项目管理经验与湾区标准。这不仅体现适应力,也体现工作理解力,一举两得。

​巧妙利用天气状况的两面性

回南天是南方特产,当被质疑北方人受不了南方天气,我们可以这样讲:回南天确实令人苦恼,但是我发现回南天最严重时段恰巧是线上会议高峰期——这个发现正用于优化我们的远程协作方案。


方法二:牢记三明治结构

第一层:认可差异

"您问得对,西安和东莞确实有很多不同..." 认可是回答和“反驳”的前提,这点是面试基本。

夹心层:小故事举证

"就像上周我去虎门工地考察,发现当地工人午休时会用安全帽当枕头——这让我想起西安师傅们用砖块垫图纸的习惯,其实都是工程人的智慧..."

底层:连接岗位

"这种善于观察差异并寻找共性的能力,恰好能帮助我在成本管控时..."


方法三:随身可带的"籍贯道具" (既展现乡愁,又体现对新环境的热爱与适应)

家乡地标背包

地域特色手机壳或者挂件

目标城市交通卡(激活状态的东莞通)

​微信收藏夹神器

收藏公司附近公交线路图

提前关注企业公众号并点赞最新动态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不要疑惑和忽视这些看似没用的老家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暗含深意的,记住:所有关于家乡的提问,都是在给你机会讲述"第二故乡"的故事。

话题
面试技巧

发布时间:03-27

发布
雪糕是只猫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工程管理研一学生
相关文章
职场导师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