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刚收到一条学员评价
恭喜您成为职徒简历推广大使!请选择激励模式
确认
【本文源自我的公号:项目管理Academy】
网上看到京东前ceo徐雷近期发的一个朋友圈,说:这不是周期下行,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这句话意味深远,至于我们告别的是怎样的一个旧时代,以及所谓的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却并未明示。
旧时代下,裁员只是一种周期性的汰换,而这次仿佛是一种无止境的漩涡。
从口罩时代开始,到AI大模型的应用,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试探这新时代的脉搏,并期望在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寻找新的生机。
与此相伴的是新兴的岗位的轰然上线和传统职业机会的瞬间消融。
大龄、女性、低学历求职者,在求职APP上与或许同样焦灼的HR上演着各种火并的戏码。
“我们不招大妈”、“你就是个废物”、"你太LOW"!
这些HR对求职者的评价或是个例,却也不断挑战着不幸离职,面对巨大生存压力时,求职者越来越低的自尊。
无数40+女性奔向小红书,希望可以用【40岁也不晚】这样的主题,换得一线渺茫的生机。
无数35+男性白领开始在家教、外卖、滴滴司机等原本看不上的职业中,找回最后的希望。
世界经济论坛23年4月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中显示:
未来五年(到2027年底)全球新增工作岗位数量可达6900万个,但同时也会有8300万个岗位消失。
也就是说,全球工作岗位的绝对数量将下降约1400万个,相当于目前工作岗位总量的2%。
问题是,这一预测并非仅仅是数量的变化,背后蕴含着更深刻的人才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场景的变化。
这一点在我最近一年的求职咨询中颇有体会。
原来的求职者关心的问题是:我如何写好简历、搞定某一个面试
而近1年来,几乎所有的咨询者都会顺带问道:自己未来要选择什么方向,还有什么是我可以尝试的。
最近的一个40+咨询者,则更直接:目前招聘平台上的很多岗位我都没听过,既没有相关经验,也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我原来主要做的是……。
也许这才是所谓新时代最真实的缩影。
而在职者也在这新旧交替的当口摸索着新的生存方式。
“只要不裁你,你就先苟着”,这或许是很多在职者真实的心声,于是一种新的被称为“精神离职”的概念诞生了。
所谓精神离职,就是停止在工作中努力上进,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仅以最低限度完成分内职责。通俗来说,这种状态是,躺平但没完全躺平,摆烂但不完全摆烂。
他们其实知道时代洪流的下一站就是万丈深渊,而当下则按部就班划着船,既不快,也不慢,被动等着坠落的那一天到来。
与其说这是苟活,不如说是被动等死。
其实,除了被怼的没有尊严和苟活等死,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主动转型。
主动转型不是为了能再找个工作,而是拥有独自生存的能力。
不仅能活下来,而且可以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活的更好。
这才是你对抗这个时代的最强底牌。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主动转型本质和方法。
由于我想一次性讲清楚,所以内容比较长,希望你能耐心看完,如有收获请转发给更多需要的朋友一起读。
错误1:转型就是换个工作
这是对个人转型最普遍的误解。
换工作只是转型的表象和手段之一,却并非目的本身。
你的目的是要能拥有独自生存的能力,是要拥有对生活的主动选择权。
而当你想换工作时,你是在追求或逃避什么呢?
追求更高的工资?更稳定的生活?
逃避烦人的老板?职场内卷和PUA?
如果你换过工作你就知道,职场其实都差不多。
如果你换过工作你就明白,依附于外界的稳定,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你换过工作你就清楚,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其煎熬比烦人的老板要强100倍。
重点不是换不换工作,而是为了达到转型的目的,你需要为自己的内核添补怎样的能力和经验。
一切工作皆是手段。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心灵是一个实体,有其自身的目标,那便是求得圆满。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灵就会轻轻敲击我们;如果我们还是毫无意识,心灵就会用板砖拍打我们。
当你盲目换工作时,一定会经历这种来自内在的敲击,甚至拍打。
错误2:转型是人至中年才应该考虑的问题
这个误解很容易理解。
人至中年时会面临两个明确的冲突,一个是生存压力的骤增,另一个是选择空间和时间的锐减。
对于刚踏出校园没几年的单身职场人,是无法体会的。他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尝试,且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而中年人则面临一堆人生必修课,比如:年幼需要陪伴的子女、家庭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即将年迈的父母。
除此之外的所有想法,都需要在修完必修课之后的剩余时间才能考虑。
可这个想法错了。
主动转型既不是一步到位的事,也并不偏袒任何一类人群。
转型是一个持续尝试的过程,尝试的方式非常多,并非非要辞职找个新工作才行。找个新工作甚至是尝试策略中的下策。
对于走出校园的职场新秀而言,优势是时间充裕和试错成本低;而对于中年职场人,优势则是过去的种种经历让你更接近自我的真相,从而缩短转型的周期。
重点是,这是一个过程,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你越早明白并主动开始越好。
错误3:转型需要依赖已有的资源和能力
如果你用找工作的思路看转型,那这个想法是对的。可转型不同于找工作。
2015年我离开央企进入咨询公司,2017年我进入某东负责PMO,从那时开始我就已经开始主动寻找一种东西,叫独自生存的能力。
我做过很多兼职,比如做PMP的答疑辅导,求职和简历的修改建议,免费的。
我也参加过很多线下活动,做各种经验分享,免费的。
我写了七年的公众号文章,坚持不写爽文,只写对用户有价值的认知、方法和经验总结,免费的。
我参加过公司组织的很多培训,我相信只有我除了听课,还把所有课件和老师讲课的方式记录下来了,目前我收藏了厚厚的一摞。
我也在公司内做培训,讲了2年,貌似1小时100-200元,但我并不在意。
三年以后,我做PMP正式讲师,也是兼职的。
一面通过,无须试讲,直接上岗,一天6000。
我受邀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分享,线下1000/1小时,线上500/1小时。
我开通了自己的咨询业务,价格从99元/小时,涨到599/小时。
我半年做了六期线上训练营,我兼职某集团的求职和职业规划导师,我和一些同仁共同写了一本书……
虽然我的经历跟很多拿到“大结果”的大佬没法比,但我已经知道自己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重点是,前面的那一系列尝试并没有用到太多我已有的资源和能力,有时候我做的也并不好,我只是在尝试和体验。
如果你认识我,觉得我现在具备某些能力,那一定不是之前的我具备的,而是在这些尝试和历练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我和所有中年职场人一样面临一系列必修课,但我依然没有放弃探索和尝试。
我清楚知道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我只需要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一路碾压过去。
说完了以上三个错误认知,相信你已经对转型到底是什么有了一些体会。
一言以蔽之:
转型的本质是一个内在转变和认同的过程,是自己主导的一场场内在变革。成功转型的结果,是彻底拿回人生的主导权,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你可能会问,那我能变得更有钱么?
如果我是李一舟,可能会给你肯定的答复,但我不能这么说。
但我可以说,你在物质和精神上变得富有的概率,会比当下的你提高很多很多倍。
原因是:
你已经完成了自我的探索,于是消除了犹疑、纠结和内耗,因而变得更加专注。你会收获到更多的正反馈,找到价值感,这些都将成为驱动你一路向上的动力。
你并不为任何人做事,虽然你做的事可能帮助了很多人,但最终这些事都是谱写在你自己人生乐谱上的乐章,成就了属于你自己的圆满。
下面我具体分享下,转型的行动框架。
我并不敢说这个步骤是完美的,但这是我亲自体验过,并证明有效的。如果有其他更有效的更好的方法,也希望你能跟我分享。
这个框架包含了五个步骤,分别是:
1. 了解自己,相信自己
2. 探索可能,梳理差距
3. 采取行动,反馈链接
4. 高频试炼,聚焦优势
5. 身份融合,迭代升级
1. 了解自己,相信自己
这部分是转型前的一次自我对话。很重要,请一定不要跳过。
在未来的路上你可能需要常常做这样的自我对话,以便不断修正或强化自己的信念。
首先,了解自己,是要了解自己的转型动机和核心价值观。
有两类动机是你要刻意避免的,一是急功近利,二是绝对安全。
我之前写过一篇讲李一舟割韭菜的文章,其实这件事中两者存在相同的动机,那就是急功近利。
一边希望快速敛财,于是营销话术就难免浮夸;一边将这门课看成救命稻草,于是不假思索下单购买。
结果虽然韭菜很愤慨,李一舟也受到了惩罚,但这难道不是双方默契配合才能演绎的一场戏?
第二,绝对安全。
这是一种妄念,这世界根本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地方。
追求绝对安全只会让自己心中升起无数的【万一】。
这些【万一】除了让你停止行动,原地打转什么效果都没有。
如何了解自己的转型动机呢?
《职业重塑》这本书中给出了测试的六个问题,我进行了精简和调整,形成以下四个:
1. 如果暂时不考虑收入问题,有哪些事情是你特别想去尝试做或者一有空就会去做的?
2. 除了工作之外,你帮助身边的朋友、同事、亲戚、甚至网友解决过哪些问题?其中有哪些是让你很有兴趣和成就感的?
3. 以上两个问题涉及的事情哪些是有关联的,有怎样的关联?
4. 假设这些事情成为成为你未来的事业,并纳入到你未来的日常生活中,你觉得自己最完美的一天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有清晰的思考和回答,就能窥视到内心的真实动机。
我们经常听到的:未来要赚多少钱,成为有几套房的人之类,这些不算是动机,只算是欲望。
欲望就像是五彩斑斓的云,乍一看很吸引人,却飘忽不定,无法指导你具体的行动和方向,因此,也很难为你提供持续的动力。
而我提出的这四个问题其实分别涉及到了对内在志趣、外在价值、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的审视。
其次,了解自己,是要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猫王有句话:价值观就像指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它会在我们做过的每件事上留下痕迹。
我之前在自己的《结构化思维训练营》中也提过: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大前提,他决定了你会做怎样的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和获得怎样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如果让你用三个词概括,估计你很难做到。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探索过什么是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你的职业信念。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某人说:赚钱才是王道。
如果继续问他:如果这样的话去做ABC这些事最赚钱,你愿意吗?
他会回答:那这些不行,风险太大了,而且太枯燥了。
可见赚钱并非他的核心价值观。
那如何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呢?
回到测试动机的最后一题,按照下面三步操作:
1. 用一段话尽量详细的描述你最完美的一天
2. 将以上这段话中与描述状态、体验、价值相关的关键词提炼出来
3. 将这些关键词连成一句话
在《职业重塑》这本书中,作者提炼的关键词是:智慧、影响、分享、连接。
如果连成一句话,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分享知识在彼此间建立连接。
还有个方法是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生命高低潮曲线(点读)。
从你过去的人生中找到15个左右高潮和低潮事件。
梳理这些高低潮事件,分别提炼与描述状态、体验、价值相关的关键词。
这样,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当你确定之后,请坚定地相信自己,并感受和践行这组反映你内心的密码,指导你未来的选择。
在遵从本心的路上,你会拥有比以往更大的动机和能量,也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你能体会到,当作自己之后,内心获得的那种慰藉,仿佛在说:你终于懂我了!
2. 探索可能,梳理差距
在确定了核心价值观之后,接下来进入具体的行动环节。
你需要探索所有可能的方向,并确定一个目标。
探索的方式有很多,离职找个新工作是最下策,因为你一段时间内只能探索一次。
这里的探索并不一定要开始以某事为职业,而是要体验。
我前面提到过我自己探索的过程。
你需要找一找,在你所在的公司里,有哪些可能你会感兴趣的事情,参与进去。了解这些事情到底是怎样的过程,是否真的跟你想的一样。
你也可以从公司外找一找,那些你希望尝试的事情是否有机会可以浅浅地体验一下。
如果你喜欢做知识类社群,你可以加入一些社群,看看这些社群是如何运转的,你可以作为一个角色给这个社群提供一些帮助;
如果你想做独立咨询师,可以从一些1-1咨询平台购买一次咨询服务,并体验对方是如何服务你的,你未来是否也能这样做;
如果你想做一个主播,你可以尝试开通自己的账号,给小范围的朋友做一次直播试试;
如果你想做一个独立讲师,你可以尝试在身边聚集一些人,准备一些对大家有价值的内容,做一场免费的分享,体会这个过程是否能给你带来满足感。
总之,这一步的关键是以最小的成本,尽可能多地尝试。
探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原本你以为很感兴趣的事情,或许并不像你想地那样。
先抛开能力不谈,从体验出发将那些之前你以为感兴趣的事情重新筛选一次。
之后,从剩下的事情中选择1个,并且一段时间内不要再更改。
接下来,梳理你和这件事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
以把这件事能完整地做完为目标,看看有哪些能力是必须要弥补的。
找到这些能力后,开始进入下一步。
3. 采取行动,反馈链接
确定了那件你要采取行动的事情后,接下来,在自己时间、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找到可以采取的最小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弥补上述能力差距。
这里的最小行动,未必和你要做的那件事相关。
比如,我发现我最初在讲课的时候,过程非常的机械,时间控制也不好,有时候还会断片。但毕竟是小范围免费分享,大家也都能体谅我。
于是,我会在工作中找所有可以练习的机会对以上能力进行训练。
比如,早会5分钟分享、给团队讲解某些方法、管理机制、给老板做一个方案汇报等等。
这些貌似跟你想做的事没关系的事,背后需要的能力都是相同的。
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机会,好好设计讲解的过程,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些技巧。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跟过去相比,这些事不再是工作中的一些毫无价值的片段,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锻炼某些能力。
你开始为自己工作了!
行动的过程中,你需要关注大家的反馈,甚至主动获取反馈,以验证自己是否有提升。
当你觉得自己有提升之后,尝试一次你选择的那件事,看看效果是否有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你每次进步都在强化一种信念:这事,我能干成~
除了采取行动和获取反馈外,你需要开始考虑链接与你选择的事情相关的资源。
你需要先对资源分类。
比如,你未来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能给你支持的人、能为你指点迷津的人。
好好想想,以上四类人都是谁,他们在哪。
在我最初打算自己做独立咨询和讲师的时候,我还在大厂上班。
但我已经清楚,这些曾经听过我的课了解我的同事,未来很可能会成为我的客户或能给我提供支持的人。
而那些我在公司参加的培训的老师,我都加了微信,并且保持着联系。因为他们可能未来既是能给我支持的人,也可以为我指点迷津。
当你开始琢磨自己未来的事情时,你自然会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身边的关系。
你不需要他们现在就给你怎样的支持,你只需要和他们聊一聊,未来你想做的事情。
通常,他们都会表示支持,无论是真心的还是只是随口客气。
当你有一天真的做了这件事,他们会被你的坦诚和执行力折服。
因为说的人太多了,能为之行动的人,寥寥无几。
4. 高频试炼,聚焦优势
通过前面的最小行动,你逐渐弥补了自己的短板和能力空白。
接下来,你需要对你要做的那1件事进行高频试炼。
我的方法就是去应聘了公司的内部讲师和参加各种外部分享。
内部每年都有很多分享的机会,只要你愿意,你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去讲。
外部的分享机会更多,在你之前参加的那些社群里,总有你可以展示的机会。
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试炼的机会,不要计较回报,持续磨炼自己。
我知道,虽然我很喜欢做这件事,但还并不足以好到可以让别人付费。
顶多收获一些掌声和点赞,仅此而已。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要全面训练自己从需求分析、课件开发、课程讲授、反馈评价、内容迭代等全方位的能力。
为自己独立生存能力做最后的冲刺。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开始发现自己一些独特的优势。
同样是做这样的一件事,你和其他人有哪些不同?这种不同给受众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这种不同就是你的差异化优势,也是我们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所谓的个人IP,就包含这种差异化。
你要聚焦这种优势,在每次的试炼中让它比其他任何能力成长得更快,形成所有人对你的独特记忆点。
比如:
我的差异化优势就是,在讲任何一门课的时候,哪怕是一个技能的课,都可以拓展拔高到人生大意、修炼心法、社会洞察中去。从而,在学习这门课之后,你除了可以学到一种技巧,还能收获一种触动内心的更深层次的感悟。
同样是直播带货,为什么董宇辉可以独树一帜?
想清楚这件事,你就懂我所言为何了。
5. 身份融合,迭代升级
经过第四步的试炼,你已经可以在这件事上做到相对成熟了。
从现在开始,无论你之前的岗位、角色是什么,请给自己一个新的身份。
你要在心中带着这个身份做事情,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这个身份融合。
即便你现在还没有机会独立用这个身份赚钱,你也需要先自己认定这个身份。
这个身份就是你未来呈现自己的标签,是在所有场合介绍自己的名片。
你需要找到1个标杆,是你十分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每次你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要想象你就是他,你和他有同样的身份;你也不同于他,你还有你自己的特色。
如果你扎实的走完了前面的四步,这时候你可以为自己的试炼升级了。
当我在公司内讲课1年后,我就开始在外面做兼职讲师了,并且积累了自己的口碑。
当我讲课讲到学员不舍得下课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的生存能力。
我不再担心35岁危机,也不再担心裁员之类的事。
因为我知道,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主导权。
以上是我对职业转型的全面梳理和总结,虽然写了很多,但仍有很多未尽之意。
如果你还有什么困惑 ,或希望我更详细展开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转型是一个内在转变和认同的过程,是自己主导的一场场内在变革。成功转型的结果,是彻底拿回人生的主导权,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最后,助你成功~
发布时间: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