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刚收到一条学员评价
恭喜您成为职徒简历推广大使!请选择激励模式
确认
首先,能进入咨询行业(尤其是top咨询公司)的真的都算是优秀的人,最起码学校背景、GPA、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是不用太去怀疑的。以麦肯锡为例,看看JD里面对于候选人的要求就知道了:
大部分人在进入咨询行业的时候,也做好了要吃苦的心理建设。最起码付出还有相应的回报,薪资不低。
这群人选择离开,一定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先给大家讲几个身边真实的故事吧。
真实故事1
好基友在贝恩,我跟他的对话永远没法在同一时刻发生。翻开聊天记录,他的回复始终显示:凌晨。
场景一:我让他给我发一个行业的材料,白天联系他,他半夜12点多告诉我说好的没问题。结果第二天下午4点还没收到,又催了他一遍。他又半夜12点多回复我说累趴了,明天才能发……
场景二:6月7日白天让他联系我们一个共同好友,晚上8点多还没联系,我发了个端午快乐以示催促,这次很快,他半小时后倒是回了一句端午快乐。可是需要联系的人呢?到了6月9日凌晨3:45才联系上……
终于,他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
昨晚刚从成都回来,今早就要飞哈尔滨,我就回家洗了个澡,顺便把行李箱的夏装换成了冬衣。一看温差20多度就抖了个机灵,睡不好更怕冷,内心一百个抗拒,却不得不拎着行李箱和电脑赶去机场,在飞机上没的睡,还要打开电脑改改PPT。
即使不出差,我跟室友周一到周五也是不相见的,因为过去一个月每天离开办公室都是两点,日日夜夜和工作泡在一起,这个项目简直让我失去了所有的小伙伴。感觉已经迎来了职业生涯低谷,sad…
真实故事2
还有个学长,在罗兰贝格工作。有一天晚上11点去静安嘉里中心找他,他们office那层灯火通明,楼下的保安告诉我,他们那层人每天都是这栋楼走得最晚的一波,“这群小孩子,好辛苦啊,不容易”保安大哥如是说。
我终于见到了他,他拖着行李箱出来跟我去旁边的酒吧喝了一杯,说明天就要去出差了,而第二天是周末。
那会儿滴滴打车流行不久,打开学长的朋友圈,没别的内容,满屏都是分享出来的滴滴打车券,一看时间全部半夜12点以后。
去年跨年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长文:
最近这两个月基本在生病中度过,每天几种药轮着吃,连续好几周在酒店里辗转反侧、疼醒、吃药、迷迷糊糊睡着又再疼醒的日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更知道是什么滋味。
入了咨询就没真正闲下来过,但“忙”也有分类,纯粹忙工作累死累活的意义是“很有限”的,做项目对得起自己良心、对得起客户和合伙人的信任、对得起团队的努力,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体、对得起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如果多点时间“忙着”陪家人、陪朋友,感觉来的更有意义些。很开心在一个个忙碌的日程里顺利地结束一个个项目,还能维系友谊、还能参与朋友们幸福的时刻。
新的一年,不管在哪里,都希望更多时间是与家人和朋友度过,增强体质、合理作息、管好饮食,这样才能健健康康,才能做更多真正有意义的事。
真实故事3
我自己本身也曾在BCG和德勤咨询工作。
都说咨询门槛高,爱装逼。谁能体会我们的无奈?每次去打标一个项目,客户就像查户口一样问你的背景,经验、学历、专业……甚至吃饭时候还会问到家庭背景。
为了应对客户挑剔的眼光,我们才不得不在招人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势利”。
咨询好多时候就是在哄客户开心,身世背景让客户满意还不行,言谈举止还得特别高情商,总体来说过的挺难的,对人的要求确实高。我们组曾经社招了一个同事,清华本科,在500强企业工作了5年。
昨天见了很久没见的好朋友,是在学校每周两晚一起排练,在北京一起租过房子挤过一张床的朋友。她来上海是办离职的,要离开咨询这个行业了。
她反复述说的,是她同这个行业不太契合的价值观,聊出不少共鸣。
她下午办手续间隙,跟同事(现在是前同事了)唠嗑儿说:干咨询学会最大的本领是绕着说话。在需要避重就轻时,这种避而不谈的技巧凸显了价值。基于对这个行业粗浅的认知,需要避重就轻的时候还是不少的。
而在咨询行业里,买卖双方对此采取的标准是有差别的,因为大家各有自己的目标。
作为卖方的咨询公司希望快速建立信任并保持信任,促成生意。
因此对于卖方而言,“重”则是那些对于即刻达成“相信/买账”且不至导致信任崩盘的事。这里面有两层有趣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让对方服。往往这里存在一攻一守:
其次,是关于快速让对方服。
不像学术研究搞懂真问题快不得,要实现快肯定就得有所谓策略。这个策略可能每个顾问都有自己的一套驾驭别人的策略。策略的细节五花八门,支撑策略执行的核心大同小异:
脑子不能一根筋得投入到真问题当中,而是时刻保持清醒地寻找对方弱点。永远要做绕别人进去而不是被别人绕进去的人,这样在面对质疑的时候才会底气足到让对方怀疑自己的疑问。
说到这,愈发觉得这是门手艺钻研的是形式和心理的艺术。
以对人和人之间信任关系搭建的深刻理解为基础,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达成影响。所以口头和文字上的语言能力尤其重要,一副好皮囊也尤其重要,一颗能冷静地高速读取人心的大脑则是至关重要。
前两点想必算是普世的价值点,分歧只在于最后一点,我写下那句话的瞬间都觉得有点打寒颤,总觉着这意味着分裂的自我,一个是剥离出去仿佛站在上帝视角审时度势的自己,另一个是在物理世界中跟别人发生互动的自己。这种二者不合一,有时候会被抨击成过于理性导致的虚伪。
离开这个行业,有的朋友去继续深造了,有的去了互联网等甲方公司做战略,也有一部分选择了自己创业,目前的状态都不错。
咨询行业应该就是那个你不后悔来过,也不后悔离开的地方。
真的对咨询感兴趣的同学,我的建议是练好case,这不仅是为了通过面试,也是锻炼你的商业sense,逻辑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好方式。
在面试考核中,case interview也是挂人最多的一个环节!
咨询公司面对的实际商业问题,都被制作成case,在面试的时候用来考核候选人的商业sense和逻辑思维,还有计算能力,这就是众所周知的case interview,case interview也是咨询各考核环节失败率最高的,所以我一直鼓励同学们要多刷case,学会拆解问题,最好是找专业的导师进行模拟。
发布时间: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