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刚收到一条学员评价
恭喜您成为职徒简历推广大使!请选择激励模式
确认
都说咨询门槛高,爱装逼。谁能体会我们的无奈?每次去打标一个项目,客户就像查户口一样问你的背景,经验、学历、专业……甚至吃饭时候还会问到家庭背景。
为了应对客户挑剔的眼光,我们才不得不在招人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势利”。
咨询好多时候就是在哄客户开心,身世背景让客户满意还不行,言谈举止还得特别高情商,总体来说过的挺难的,对人的要求确实高。我们组曾经社招了一个同事,清华本科,在500强企业工作了5年。
昨天见了很久没见的好朋友,是在学校每周两晚一起排练,在北京一起租过房子挤过一张床的朋友。她来上海是办离职的,要离开咨询这个行业了。
她反复述说的,是她同这个行业不太契合的价值观,聊出不少共鸣。
她下午办手续间隙,跟同事(现在是前同事了)唠嗑儿说:干咨询学会最大的本领是绕着说话。在需要避重就轻时,这种避而不谈的技巧凸显了价值。基于对这个行业粗浅的认知,需要避重就轻的时候还是不少的。
而在咨询行业里,买卖双方对此采取的标准是有差别的,因为大家各有自己的目标。
作为卖方的咨询公司希望快速建立信任并保持信任,促成生意。
因此对于卖方而言,“重”则是那些对于即刻达成“相信/买账”且不至导致信任崩盘的事。这里面有两层有趣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让对方服。往往这里存在一攻一守:
其次,是关于快速让对方服。
不像学术研究搞懂真问题快不得,要实现快肯定就得有所谓策略。这个策略可能每个顾问都有自己的一套驾驭别人的策略。策略的细节五花八门,支撑策略执行的核心大同小异:
脑子不能一根筋得投入到真问题当中,而是时刻保持清醒地寻找对方弱点。永远要做绕别人进去而不是被别人绕进去的人,这样在面对质疑的时候才会底气足到让对方怀疑自己的疑问。
说到这,愈发觉得这是门手艺钻研的是形式和心理的艺术。
以对人和人之间信任关系搭建的深刻理解为基础,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达成影响。所以口头和文字上的语言能力尤其重要,一副好皮囊也尤其重要,一颗能冷静地高速读取人心的大脑则是至关重要。
前两点想必算是普世的价值点,分歧只在于最后一点,我写下那句话的瞬间都觉得有点打寒颤,总觉着这意味着分裂的自我,一个是剥离出去仿佛站在上帝视角审时度势的自己,另一个是在物理世界中跟别人发生互动的自己。这种二者不合一,有时候会被抨击成过于理性导致的虚伪。
离开这个行业,有的朋友去继续深造了,有的去了互联网等甲方公司做战略,也有一部分选择了自己创业,目前的状态都不错。
咨询行业应该就是那个你不后悔来过,也不后悔离开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