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收藏
分享
在金融行业工作9年,我决定考公考编
职徒君
查看    8167 1

 

“最大的奢望就是有上厕所自由权,九点能下班,下班手机能静音”

 

在金融机构奋战9年的李驰从职能部门到业务部门,年薪从7万-30万,体重从130-180,去年离开了金融行业,开启了考公考编之路,体制内是他曾经最瞧不上的选择。

 

上岸事业单位后才发现,体制内的生活,才算真的爽,基本不用加班,人际关系也简单,有大把的时间去过自己的生活。

正巧前两天,#清北硕博任职杭州街道办#的新闻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让很多人对公务员/事业编这个职业有了新的关注和想法,到底是考公考编太吸引人才,导致门槛变高?还是其他其他行业不好就业,导致大家都转向了考公考编?

 

 

一、金融行业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十岁之前可以追梦,但三十岁之后,看清了生活的本质,不是为了体面,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生活本身。” 李驰离开了银行,也彻底离开了金融圈。

 

金融行业每天都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做基层员工的那几年李驰常被被KPI压得喘不过气,外人传说中的朝九晚五并没有发生,反而是常态化加班,连上个厕所都要卡着时间。

 

年轻,熬一熬也能过去,可是时间一转眼就到了30岁门口,身体明显跟不上996的节奏了。每天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考核、监督,人累心更累。

 

他还记得和老婆去领证那天是下午临时请假去领的,本打算晚上一起吃个大餐,结果又被喊回去加班,俩人只好在民政局民口吃了个路边摊。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亲眼看见一位得了癌症的同事被开除,那段时间,他的整个三观都在被刷新,常年的隐忍和坚持也逐渐崩溃瓦解,看透了也就放下了。

 

 

在金融圈,像李驰这样奉献了青春又毅然决然离开的不是个例。

 

看似光鲜亮丽的金融圈,实则不过是一座围城罢了,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逃离。

 

28岁的徐露,985大学金融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挤破脑袋进了券商后台清算岗,位于一线城市的CBD,绝对的C位,薪资福利待遇还可以。

 

3年时间,她每天的工作都从交易完成的晚上17点开始,直到深夜,没有一天不加班,不是加到八九点那种,是加到十一二点。

 

忙就算了,更让他如履薄冰的是零容错率的估值清算,她经手的数据不能出现一点点差错,否则会被监控,送到监管部门,个人则面临被公司劝退的风险。

 

她常常在深夜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哭,她潜意识在担心自己这样996换来的工资够不够住ICU的费用。

 

没过多久,她心理压力过大,裸辞了,再没过多久,得知她的直属领导也辞职了。

 

这就是金融圈的现实,即便是拿着高薪,也过不了多么潇洒的生活,你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承担那份高强度高压的工作。

 

离开金融,考公成了另一大选择之路。

 

二、为什么考公成了救命稻草

 

绝大多数人考公,看中的还是体制内自带的那份稳定。尤其是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扑面而来的满是“35岁中年危机”“996”“ICU”“失业”这样的扎心字眼。

 

职徒就有位非常优秀的学员,专业第一名,年年拿国奖的那种,在投行实习了半年,还是决定去考公务员,半年实习已经让他放弃了对投行的所有幻想,高强度的工作是他无法承受的,能去投行体验一圈已经足够了。

 

除了安稳的前景,让大家选择进入体制内的,还有越发激烈的就业竞争。

 

20年前能够考上本科的人就算是高学历了,但随着高校扩招,拥有本硕士学历的人疯狂激增,学历的贬值在就业市场引发了疯狂的内卷。

 

 

如今,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也只能位于清北复交的后面,在往前还有海外名校。单靠学历背景能找到的优质机会并不多。

 

有限的用武之地加之疫情的沉重打击,不得不让很多毕业生开始更理性的评估自身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慎重地选择一条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路径才是险中求胜的关键。

 

这种情况下,薪资不高,但福利待遇不错,又稳定的体制内,也就成了大家不二的选择。

 

根据猎聘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如果就业不顺利,有38.73%的同学会选择考公务员。而希望获得国企、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工作机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2.07%。

 

而从金融转考去公务员,也是工作强度的前后对比,在金融行业卖命挣了几年钱,考公上岸,图个清闲和安稳。

 

就像李驰选择考公,是因为自己单位压力太大的情况下,体制内的老婆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偶尔也加班,但强度和频率很低,还有加班补贴,人际关系简单,领导同事比较和气。

 

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独一无二,想改变世界,可是当发际线后移、血压升高的时候,才发现健康和家庭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之一。

 

三、考公算不算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很多人天生追求稳定,毕业就考公,这样的人没有太大的野心,并且会一开始就积极准备,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而另外一部分把考公当作退路和保底,他们对公务员的态度是:实在不行,就辞职回家考公务员养老算了,稳定又离家近,还能陪在父母身边。

 

 

但你以为的后退一步,其实不过是另外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都0202年了,如果还有人觉得考公务员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的话,那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公考上岸的难度,以及工作情况,属于盲目跟从。

 

考公就是一场零和游戏,即使很多同学学习能力不错,也未必能在这种“人海战术”中成为获胜的那一个,考个了99分,只要有人比你多0.01分,你所有的努力就会被否定。

 

一个岗位不管是10人、100人还是1000个竞争,最终的赢家永远只有1人,其他人没得选,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白费。

 

昨天知乎热榜有个问题是:老公全职备考公务员三年,从没有进过面试,该不该支持继续全职备考?

 

下面500多个回答,都在奉劝放弃,用三年的职业空窗期作为代价,却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拿不到,也许公务员对他而言未必真的合适,但对他职业发展造成的损伤却是不可逆的。

 

要不要考公,要不要选择体制,还是要看个人的需求和当下的情况而论,因为城内城外都有各自的苦,就比如三线城市,哪怕考上事业编,工资也是真的低,一个月也就三千出头;你以为工作就是喝茶看报巨清闲,其实加班也是需要的。

 

如果一开始就追求安逸稳定,那么死心塌地追求安稳也无可厚非,如果你还有自己的梦想和野心没有实现,那就算考上了公务员也不会甘心。

 

话题
公务员金融行业就业事业编制求职金融

发布时间:2020-09-02

发布
1 条评论
相关文章
职场导师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